离开城镇返回大山任教(在前线)
2025-11-04 11:33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子都知道,教育有改变一个人成长轨迹的力量。 “同学们知道吗?军事9月3日是对抗战历史的回顾,也是民族力量的象征。”在贵州遵义茶城高级中学的课堂上,历史老师刘仙涛坚定地说。当谈到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的犯罪证据和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情节时,许多学生脸红了。 “立德立人,重如千石”。刘仙涛说道。毕节四中的生物课上,彭雪的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思维导图。 “虽然学生们对课本不太熟悉,但很多人都是根据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来解释生物现象,有些角度很有启发。”讲台下的目光,渴望知识葛,不会被忘记。这两位00后教师都是今年毕业的北京师范首届“卓越教师计划”师范生。从家乡出发,回到大山教书,青春梦想在今年秋天绽放。加强教育,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到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好教师计划”,部属师范院校和地方师范学院有针对性地为832个贫困县和中小学校师范生培养。四年后,第一批“好教师计划”师范生毕业,成为提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生力军。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共招收了3418名师范生。近年来各省市实施“好教师计划”,为有志于基础教育的青少年提供舞台。彭雪来自毕节纳雅特县。高中时,一位数学老师千里迢迢从陕西到贵州任教,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现在我也想成为山里孩子们的向导。”生长在家乡温暖的土地上的他,期望能够养活养育他的大山。“大学期间,我先后10多次到县支教实践,激发了我到基层支教的热情。”刘仙涛签约的是湄潭县一所新建的普通高中,而不是他任教的学校。在哪里成为一名教师? “选择的标准是哪里我必须付出更多以及学生更需要我,”他说。教师是梦想的缔造者,是学生追求和实现梦想的引导者。那么,谁来无偿照亮教学之路呢?“好老师计划”下的普通学生?他们4年前是中学毕业生,4年后成为中学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成长为推动地区教育水平提高的好教师?报告中指出,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将做好后期服务工作,将“好教师计划”的师范生安置在名师、校长工作室,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解决成长发展的困惑和生活的后顾之忧。北师大用系统化的监测帮扶机制,为他们扎根基层、长期任教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将持续优化转职支持和学历提升体系,增强学科专业性和本土化适应性。“要让‘好教师’计划‘师范生在全县基础教育中真正发挥带头作用,尽快成长起来,发挥带头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好教师计划”培养质量,加强地方教育部门协调配合,建立更加精准匹配需求的机制和更加完善的激励保障体系,让留存的毕业生愿意走、留下来、发展好。 “学校在‘良师计划’下关注师范生的长远发展,帮助他们成长为扎根本土的‘大学生’。”他热衷于原住民教育,心系偏远地区。来自中西部13个省份、148个县的360余名毕业生在奋斗第一个贫困县和陆地边境县……本学期,首届“好老师名师计划”师范生纷纷站上讲台。其中,38人返回贵州大山。它们就像38把火,给山村的孩子们带来温暖和光明。今年9月,这些年轻人庆祝了作为教师的第一个教师节,并收到了学生们的祝福。有的写信:“因为你,我也想当一名老师”;有的静静地写下内心的想法:“我想去山里学厨艺,然后回来开一家餐馆”……看到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内心更加坚定了——“回到家乡,扎根在需要的地方。”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02日,第0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