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篇丨评中国青年网:巧报国,为祖国青年寻
2025-10-23 11:33
“我们要用‘思政大课’,一定要与实际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看文件,没有生气,很枯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0月12日,在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2025年“为祖国谱写青春光辉”网上宣传主题及互动导览活动同时举行,在世纪校园激起治水振兴的铿锵有力的响亮回应。我们认为,这不是一堂普通的思想政治课,而是一堂没有围墙的实践课——它让年轻人反思时代,让理想在真理中闪耀,让报国之志在热忱实践中绽放光芒。
经过五年的努力,硕果累累非常丰富。始于课堂、加入培训、成功于网络的教育探索,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重建了年轻人与时代的联系:从“两弹一星”创始人不容置疑的决心,到菌草科技发明人跨越山海的热爱;从三星堆毁考古队的探索中发现,一线水利工作者无悔地“为祖国谱写青春篇章”的思想政治历程,在日常的青春叙事中融入了“以技报国”的当代主张,具有强烈的现实温度和思想深度。而这正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动人之处:不局限于小平台,而是以山水为课堂,以斗争为教材,上演大舞台。这场运动引起了亿万年轻人的共鸣,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同频共振。
如何把爱国变成报国之旅,是一个需要有人给出答案的大命题。 “思政大课”的深层核心是彻底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让答案直达人心。杨利伟把星空的故事带到了芙蓉湖畔,把林占西的菌草技术带到了年轻人眼中,南开学子阿斯加尔·努尔泰撰文参军致敬——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对“练兵报国”进行了具体诠释。一门思政课之所以触动人心,是因为它让最生动的课堂展现在广阔的祖国,让最深刻的真理蕴藏在人民的斗争中。技能。这种从“知”到“行”的转变,是“思想政治大课”最动人的美。
有人说,年轻人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才华投入到母亲的建设中。背后还有一个简单的逻辑: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坚定的行动;报国不仅需要“立于天上”的理想,更需要“地”的艰苦奋斗。在天津港,程卫东这样的青年劳模用汗水定义了工匠精神;在西部边陲,像范小康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肩负着坚持写作的责任;在亚丁湾,像宋十一这样的北大姑娘,用她们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中国的力量;在科研第一线,无数“一代强者”正在勇敢地踏入变革的“无人区”……思想政治中呈现的“人”与“物”“为祖国谱写青春篇章”课程就是“大我包容小我”最生动的诠释。
以训练报国,在祖国青年中寻找答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五五”规划的规划年。此时此刻,思政课的使命更加明确:不仅让青少年“听到”时代的召唤,更让他们“看到”道路;它不仅激发远大志向,而且提供实践的舞台。经济发展的战场、科技攻关的实验室、乡村复兴的前线、竞技体育的赛场——这些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考场,也是书写青春篇章的最好稿纸。 “河海能跑起来,不辜负国家的期望,真是太好了。”蒂在《思政大课》中听到的河海大学校训,正是这个时代所有年轻人的期盼。 (路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