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金秋时节,稻浪滚滚,瓜果飘香,各主产区秋粮和重要农产品大丰收。通过吉林一号卫星,从太空视角,我们可以观看从南到北沿海沿线“海粮”的收成。精深加工带动产业升级,丰富人民餐桌。作为全球首艘15万吨级大型养殖船,“国新一号2-1”号于2025年4月才交付运营,目前养殖船上的大黄鱼即将收获。当记者来到“国信一号2-1”大型养殖工作船时,发现大黄鱼正离开船舱。养殖介质配备标准养殖舱15个,年产鱼量约3600吨。是深海养殖中真正的“巨无霸”。这是“国新1号2-1号”的饲养舱大型养殖船。记者手里的大黄鱼是黄色的,而池子里生长的大黄鱼是白色的。这是因为大黄鱼里面有一种特殊的色素。颜料在黑暗环境中会分散,呈现黄色。白天,当暴露在光线下时,色素会积聚并呈现白色。钓鱼前,让工作人员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这样钓鱼后大黄鱼才会金黄,处于最佳状态。在捕捞区域,为了保持大黄鱼的色貌,养殖舱即使在白天也是黑暗的。工作人员仅依靠红灯逐渐收拢渔网,并通过抽吸泵将大黄鱼带到上层甲板进行冰鲜装箱处理。工作人员介绍,与传统网箱养殖不同,航行过程中,工作船的养殖可以有效避免水温下降等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为鱼类生长创造稳定良好的环境。每个养殖舱还配备6个增氧装置,为大黄鱼规模化养殖提供支撑。在深海养殖室中,大黄鱼通过不断游动,可以保持肌肉强健、肉质鲜美。不仅田间水产品质量提高,这么大的养殖船只有4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却进行了160余项智能化升级,实现了鱼苗入舱、成鱼捕获、投喂等主要生产环节全过程机械化。养殖水体由8万立方米增加到10万立方米,养殖产量增长近20%。不仅水产品质量提高了,养殖规模扩大了,现在标志上的水产品种类也增多了等正变得越来越丰富。针对细分市场的增加,水产企业也加快转型升级,将不断丰富产品供给。走进山东荣成的金枪鱼加工公司,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将金枪鱼切割、去骨,制成鱼片、罐头等食品销往国内外市场。据该负责人介绍,这些金枪鱼是公司自有远洋船队捕捞的,年产量约1.5万吨。与直接销售相比,加工渔获的“价值”翻了一番。作为一家以远洋捕捞起家的公司,向水产品加工转型并不容易。为此,他们专门升级了生产线,引进了金枪鱼保鲜、包装等方面的机械化设备,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超过金枪鱼产品10种。最近,他们把加工剩下的鱼肉也用来生产猫粮等宠物用品,受到了市场的好评。 2025年1月至9月,荣成规模以上海洋企业产值将达到80亿元。依托港口、码头,当地构建了完整的远洋捕捞、回程运输、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链条,让更多、更高品质的海鲜走进人们的餐桌。这家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的水产加工企业设有专利墙,展示了10多个专利项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与科研机构联手,从鱼鳞、海带等海产品中提取胶原蛋白、多糖等营养成分,制成口服液、饮料等产品,丰富市场供应。该公司负责人公司表示,近年来,他们不断扩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企业从基础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产品也从单一的生活食品向更多领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的“核心”是形成坚实的基础,“蓝粮”种子是农产品的“芯片”。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品种的丰富,离不开成熟、先进的养殖技术的支持。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培育适合规模化养殖的新水生物种。他们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实验室,陈松林院士带领学生进行实验。鲜红海鱼,俗称红瓜子斑,是一种珍稀的热带野生鱼类。目前,陈松林院士带领团队突破红瓜籽斑人工养殖技术,在山东等地养殖工厂进行批量养殖养殖,实现“南养北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表示,北方适合养殖的高价值鱼类相对较少。他们从南方引进了红瓜子斑等重要海水鱼类到北方。在“南鱼北育”中,他们建设了循环水系统,提高养殖水温,让来自南方热带的海洋鱼类能够在北方安家落户、定居生长,打造产业。陈松林院士介绍,“养鱼场“南来北往”不仅需要克服水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对鱼病防治、自动投饵等养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突破苗种繁育技术,实现野生红瓜籽斑人工繁殖的同时,他和他的团队还着力培育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新型鱼类。陈松林介绍,他们建立了基因组选育 海洋鱼类技术,研制出我国第一个鱼病育种基因。利用这种基因芯片,他们可以筛选出抗病鱼类新品系,筛选出抗病个体,可用于培育后代,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水产新品种培育离不开优质种质资源。国家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位于青岛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目前保存海洋渔业种质实物资源约14万份,信息资源50万余份。保存样本包括海洋经济物种、生态物种、特有物种、珍稀物种、濒危物种等重要生物资源。在种群资源库中,海洋生物种质资源被精心保存在专用容器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伟表示,醇基保存液可以保存种质资源的活性成分,可以为挖掘生物多样性和种质资源提供材料,并从细胞基因的角度开展进一步的科学研究。黄海水产研究所依托资源库Germplas项目平台,牵头培育20个水产养殖新品种。率先完成龙鱼、比目鱼和海带等海洋物种的准确基因组图谱。研发推广工厂化水工厂、大型深海养殖装备等养殖新技术、新模式。陈松林说,建设这个种质资源库的目的是收集和保存散布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优良种质资源,以便进一步开发利用。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采集更高品质的海洋渔业生物,挖掘其高效育种基因。 Copyright © 2024-2026 爆料快手网红黑料网站-快手抖音网红爆料网站-爆料网每日爆料黑料吃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