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100多名年轻干部当一线“苗子”——项目建
2025-10-30 11:24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诗诗通讯员江帆方晓
今年以来,该县深入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修订干部培养机制,分批选派百余名年轻干部奔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五条一线”,以及县城改善和敦米建设、石材、经济开发区扩建三大“百日攻坚战”,历练“蹲苗”。
一场场从“办公室”到“生产一线”、从“案头文件”到“一线”的实战培训在县里开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动力。
“项目秘书”下沉,建设加速
该县现代建立了“项目书记”工作制度,每个重大项目都指派一名干部担任“书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实施全过程服务项目。通过“每日调度、每周研判、每月汇报”,确保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看得见。
“以前,机关里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办公桌前完成的,我对具体项目一无所知;现在作为‘书记’,我必须扎根于施工现场第一线,从桩基施工、水电保障到行政审批,各个环节我都要熟悉、掌握。”站在热闹的鹏德教育科技公司项目现场,随县特种通信服务中心干部张浩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从项目中的“门外汉”变成了“全才”,推动项目提前完成和执行,加快项目推进以有形的服务实现流程。
“项目秘书”制度让干部在工地的“世俗气息”中丢掉了“组织精神”,练就了对付“硬骨头”的“真本事”。
“我们针对项目挑战建立了‘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进度落后的‘项目秘书’进行及时预警和提醒,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随县重点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吴世虎表示,这一机制有效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推动了20亿超20亿元重大项目从“规划图纸”向机器轰鸣的“实景”转变。
“服务专员”贴身协助改善发展环境
通过全县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百家”活动企业”、“我来为企业打拼”,保障县干部变身“企业服务专员”,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实现定点以上企业全方位帮扶。
“在小刘的帮助下,103名新员工准时到岗,生产线终于满负荷运转了!”当提到睢县黑屋湾水系运维中心的刘阳时,韵升科技公司负责人赞不绝口。日前,刘洋作为韵升公司的“服务专员”,主动指出“企业用工问题”,并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通过举办专门的招聘会,云升公司在短短几天内就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精准解决企业发展“中间障碍”,随县探索实行“线下贴心回访+线上精准援助”的服务模式。在严格遵守“企业平安日”的基础上,保证领导带着问题走进车间、厂房,不仅了解企业在技术升级、人才紧缺等方面的迫切困难和关切,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在新媒体平台开设“随县企业帮扶”栏目,精准推送政策红利,一键提交企业诉求,做到快速跟进、立即行动,打造响应企业诉求的“快线”。
截至目前,全县高级干部已到企业共收集融资、秩序、用地等问题178项,已解决159项,问题解决率89.32%,企业满意率98.2%。
《一线答题纸》细化考题真正的黄金并带来丰硕的增长
该县建立健全“选拔、培养、见效”全链条培养机制,制定了《选派干部到“五线”培训练(考)练的多步骤》,明确了选拔干部的职责使命、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实行“导师支持制度”,为每一位选拔干部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厅级干部作为导师,全程提供指导和帮助。
“刚到征地拆迁第一线时,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消除群众的顾虑。”谈起刚开始的征地拆迁工作,睢县供销社干部苏鹏坦言,自己压力太大。然而仅仅六个月后,保证他的工作就顺利完成了——拆除6栋房屋西泥山棚户区项目顺利竣工,京城一体化项目73户拆迁顺利签约。这背后,离不开他的毅力而不是行为和决心。白天,我挨家挨户讨论政策,晚上,我整理诉求,提出对策。通过这样的日常练习,我慢慢地从“不敢说话”到“主动说话”,从“等人找”到“跑去找人”。我不仅用耐心敲开人们的“心”,还让搬迁进度条不断“加速”,为工程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县委组织部创新推行“三方评审”考评机制,既深入了解干部的总体规划和反映,又广泛听取干部的考评意见。所在单位和服务对象的意见。通过“个人陈述、单元分析、集体讨论”,建立选拔干部“档案成长”,构建全循环、多维度的干部评价体系。
“干部要经历很多次‘蚂蚁窝’、拿到很多‘烫手山芋’,才能练就担当重任肩上的‘铁骨头’。”随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学伟说。
从“机关新手”到“一线专家”,从“温室苗木”到“风雨壮松”,睢县用“一线培训”让干部在基层沃土中汲取养分、成长:71名一线骨干入选优秀青年干部库,重点培养,40名年轻干部提拔再聘用他们的努力;签约实施重大项目153个,总投资365.71亿元,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巨大动力。
相关推荐